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   欢迎访问! 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网站

0477-8534597

本站内查询:

院企合作

院企合作

克什克腾旗呼德艾勒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点击数:26612018-12-30 来源: 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

克什克腾旗呼德艾勒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6月。捶打麻油生产园区距离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梁10公里,所使用原料全部采摘自地处北纬43度的大兴安岭南麓肥沃坡地。那里空气清新、光照充足、水质优良,年积温2900至3400度,是世界公认的油料作物和有机杂粮黄金种植带。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生长环境让这里出产的亚麻籽和紫苏籽具有优良品质,营养价值极高, 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神奇馈赠。经棚镇常善村。属于草原与农耕结合部。交通便利,空气新鲜。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地区。

克什克腾旗呼德艾勒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传承古法压榨工艺,传统亚麻籽油。该项目是由老油坊古法捶打亚麻籽油传承人王浩发起,坚持传承百年古法手工工艺。从选料、除杂、炒籽、粉碎、烘焙、蒸制、制坯、锤榨、全部使用人工操作的扇车、石碾、铁锤等工具,是纯绿色健康食品。

合作社成立以来,殊荣众多,王浩同志先后荣获脱贫致富带头人、致富农民、赤峰市创业大赛二等奖。古法捶打亚麻油工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的品牌故事介绍

卧式锤榨法,是中国古老的榨油技艺。元代王祯(1271年-1368年)所编撰的《农书》中记载了这种榨油技术。古诗云:巨材成榨床,细溜刻盘口。麻烂入重圈,机械应心手---。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及清代乾隆题诗的《御题棉花图》中均有锤榨法的示意图。明、清两代,中原地区农民进入克什克腾旗,山东人孟吉星将锤打麻油技艺传入此地,在常善村开老油坊。当地对老油坊有首童谣:楔子抡锤打、小牛泪扑簌。这事别怨我,回去怨它箍。克什克腾锤打麻油在民国时期依然十分盛行,是当地知名的土特产。建国初至六七十年代,锤打麻油技艺享有盛誉。

随着社会发展,八十年代老油坊逐渐消失,目前传承人王浩在继父孟兆岐、舅舅赵树良的指导下,仍然维持着老油坊的生产。

图1 元·《王祯农书》中“锤榨法”

图2清·《御题棉花图》

工厂背景介绍;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等10个民族聚居的地区。经棚镇平均海拔1100米,处于北纬45°黄金种植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无霜期60~150天,年降雨量250~500毫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亚麻籽的黄金生长带。

呼德艾勒农牧业合作社的老油坊,位于大兴安岭最高峰黄梁山脚下,属经棚镇常善村,距旗所在地经棚镇24公里。该村有11个村民组,1773口人, 耕地面积16540亩。这里是草原与农耕结合部,也是克什克腾旗重要水源地,无论水源、土壤还是空气均达到绿色标准,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地区。

1.工艺特征。

整套工序为传统手工压榨,将油脂粒子从植物纤维中分离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油脂粒子的破坏,既保留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回味悠长的口感。

2.原料特征。一直保留着原始亚麻籽种,项目种植基地位于北纬45°种植带,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亚麻籽黄金生长带。合作社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全部使用有机农家肥种植品质优良的原始种子,培养出得到国家认证的有机亚麻籽(015OP1600512),确保原料绿色、天然、无污染。

3.产品特征。

色泽金黄,味道醇香,符合国家四类食用用油标准。获得有机认证(015OP1600513)。

4.工序特征。

榨油从祭油锤开始,注重安全生产。榨油中各项工艺流程衔接有序,科学合理。整个工序依然保留着最初、最传统的工艺流程,将这种生产方式营造成了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民俗事象,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

品牌及工厂图片素材;

种植


农家肥、原生态种子播种到田间!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
Copyright (c) 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朝阳路1105号
联系方式:0477-8534597 邮编:017000
E-mail:nmgmzwhcy@163.com
蒙ICP备19001111号